临沧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状况调查
2016-01-15 10:09:01 浏览:
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鼓励优秀人才的涌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是青少年科技教育的职责和义务,青少年科技教育应该肩负着这个历史重任和社会责任。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对高素质、实用性科技人才的需求正变得越来越迫切。青少年科技教育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全面科学素质和高度创新能力现代化人才的重要途径,也越来越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全面了解临沧中小学校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发展,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我对中小学校青少年科技教育状况进行了调研。
一、我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本情况
截至2014年,全市现有中小学校1224所(其中小学1103所,初中104所,高中17所),在校中小学生297421人(其中小学183626人,初中83968人,高中29827人),每年参加各级各类青少年科技活动的中小学生约3.5万人。全市有1个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有团体会员2个,个人会员62人(其中,中职以上技术职称35人)。2个县级科教协,即沧源自治县科教协和双江自治县科教协;省级科普教育示范学校5所,市级科普教育示范学校14所,县级科普教育示范学校18所。近年来,临沧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由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科教队伍设施健全、科技活动成效显著,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出现了良好的局面。
二、我市青少年科技教育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主要成效
1、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平台,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2009年以来,临沧市科协共举办市级创新大赛6届,收集、评审师生创新成果2670项,表彰862项。在此基础上,向省级、国家级先后推荐师生优秀创新成果343项,获奖140项,其中,国家级三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104项。在省级、国家级大赛举办期间,还组织部分会员教师,参加临沧代表队或云南代表队,前往大赛现场,开展作品展示和观摩学习活动。创新大赛宣传影响面广,对素质教育工作促进大。赛事活动得到各级科协、教育部门和有关学校的支持及配合,做到了八县区每届都有作品参赛、获奖。目前,在许多基层中小学校,创新教育活动及其创新大赛已成为学校办学特色和亮点。通过举办这一赛事,开展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动,搭建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探究平台,不断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的蓬勃开展,鼓励优秀人才的涌现。科技竞赛活动,锻炼和提高了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
2、以创建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建设科学工作室为抓手,完善青少年科技活动阵地。为规范科普教育示范学校管理,市科协制定出台了《临沧市科普教育示范学校管理办法》,与教育部门共同重点扶持科普教育示范学校。2009年以来,共培育和认定了14所市级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全市8县区均有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各科普示范学校作为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基地,充分发挥其在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市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更好的发展。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在临翔区校外活动中心建起了全市首个科学工作室,进一步强化了青少年科技活动阵地。在此基础上,2014年,市科协争取到国家扶持项目,投入30万元在沧源民族中学建起了农村中学科技馆;2015年,在市民族中学建起了科技知识展厅,并启动在临翔区南屏小学的科技活动室建设。
3、以科普大篷车巡展为为载体,丰富青少年科技活动形式。自2006年配备科普大篷车以来,市科协充分发挥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的功能,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科普大篷车足迹行遍全市八县区77个乡镇96所中小学校,累计行程42600多公里,发放科普宣传资料20多万份,现场展示科教器材320场次,举办科普讲座65场次,青少年宣传教育面达15万人次。所到的每一所学校,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地动手操作科普大篷车携带的科普展具,具有趣味性和知识性强的科普展教展具,使学生亲身体会到了“科技的神奇”,感受到了科学带来的快乐。活动现场,同学们积极踊跃地领取科普大篷车带来的《趣味科普知识读本》、《农村实用技术知识手册》、《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科普系列画册、《防震减灾》小册子、《防灾减灾》科普挂图、《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科普挂图、《云南农村科普报》、《临沧科普之窗》小报、《双语科普》等科普资料。由于科普大篷车受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的普遍欢迎,市科协经过积极努力和争取,目前,全市8县区已有临翔区、凤庆县、沧源自治县、耿马自治县和镇康县5个县区配备了科普大篷车,并且已经开始在青少年科技教育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4、开展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农村校外科普活动, 提升青少年科技素质。2009年以来,在全市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先后组织开展青少年节能·减排·环保主题活动,“我的低碳生活”、“珍爱生命之水”、“科学饮食”、“节约粮食,从我做起”等为主题的科学调查体验活动,“防震避险”大手拉小手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和“全国高校科学营活动”。2015年,镇康县勐捧完小、沧源县糯良中学、耿马县孟定城关完小被列为“2015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全国推广示范单位,其中,沧源县糯良中学获得上级资助。2010年,市科协争取到“我设计、我参与”农村校外科普活动项目,在沧源勐董中学和临翔区新村中学实施。活动对学生树立低碳环保的理念、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其道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效促进了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
5、开展“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弥补青少年科技场馆不足。2011年,市科协承办了以“体验科学”为主题的“中国流动科技馆云南巡展临沧站”大型国家级科普活动。巡展活动历时1个月,临沧城区20余所大中小学3万人次青少年有序前往参观,城区大中小学参与面98%,师生参与面70%以上。其间,共开展“节水小实验” 、机器人表演等互动活动10场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15000多份。2015年,市科协争取到“流动科技馆”2015年度(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巡展在临翔区、沧源县、耿马县、凤庆县4个县举办,目前已经结束在临翔区为期2个月的巡展,沧源县巡展于12月10日启动。活动参与面广,影响大,效果好,对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科学思想、掌握科学方法、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有效弥补了我市科技场馆设施不足的缺憾。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氛围。当前,社会和部分学校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氛围不浓。对科技教育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学校是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主阵地, 但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课程相比, 科技教育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科技教育流于形式化。目前,虽然社会各界都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但应试教育的影子仍然挥之不去, 升学率还是家长、社会以及学校自身对教育成果的评判标准,导致一些学校只注重青少年学生的升学率,不够重视青少年学生校内校外的科技教育。校内的科技教育课通常被忽视或被语数等主要课程占用,特别是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在学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校外的科技教育活动,很多学生也因节假日、双休日、暑寒假大多用作补习数理化、参加各类培训而被强行挤占,导致没有时间参加科技活动。
2、教育方法缺乏多样化,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由于教育围绕考试转, 考什么教什么, 实践性教学已成了摆设, 处于尴尬境地,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只是一个时髦用语, 这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差, 遇到需要动手解决的问题时往往一筹莫展。这种单一的教育模式严重影响了科技教育的发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每所中小学至少有1名专职科技辅导员、县以上青少年科技活动场所至少有1名科技辅导员的要求,一些学校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师资队伍数量还远远未达到要求。校外的兼职科技辅导员因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开拓精神和科技辅导能力,需要培养和补充年轻有为、文化层次较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
3、科技教育投入不足,适宜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场馆匮乏,导致科技教育乏力。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上的经费投入不足,绝大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科技活动室,很多区县没有青少年科技场馆设施,校外科技教育机构、科技活动场所也比较少, 特别是农村, 几乎没有校外科技活动场所。由于经费得不到保障,学校的科技教育没有硬任务、硬指标, 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职责和目标, 给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带来一定困难。
四、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应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现代科技知识范围广,门类多,没有任何一个单位和部门可以单独承担起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全部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原则,动员、依靠、组织全社会力量,多形式、多层次进行。明确各级教育、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财政的职责,加强科协、团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共同落实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任务。各部门要密切协作,把搞好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
2、配强队伍,强化示范。要着力加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积极培育科普教育示范学校,确保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开展。要加强县、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组织建设,把每个学校热爱科技教育事业、具有较高科教水平和工作能力、勇于开拓、团结协作的科技辅导员精英吸纳到协会队伍中来,使每一所中小学至少有一名专职青少年科技教育员,实现县、乡、村学校科技辅导员的全覆盖。要通过送出去、请进来和省(市)、区县层层培训的方式,逐步使广大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成为观念更新、视野开阔、素质较高的科教队伍。
3、加大投入,巩固阵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应有专门的工作经费予以保障。各级财政要充分保障有关单位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的专项经费,激发更多的中小学生广泛参与到青少年科技活动中来,不断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要将科技馆的建设纳入政府及政府规划部门的建设规划中,使科技馆成为科普知识的海洋,引导提高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把科技馆真正做成科普资源共享的惠民工程。
4、创新载体,提升素质。要着力探索和构建科普教育新模式,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青少年科普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创新,关键是基础教育领域的观念更新,校内、校外科普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及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抓中小学正规教育的同时,要积极发展和探索对青少年的校外科普教育,多方面、全方位开展创新性科技教育活动。开展科技活动课, 可以容大千世界于其中, 可化虚为实、化大为小、化静为动,将教学内容以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的形式表现出来,将思考的过程与操作的程序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创新科教活动载体,给青少年学生提供更多思维探索的空间和创新创造的平台,使他们成为具有求实科学态度、进取科学意识、开拓科学方法、创新科学精神的有用人才。(齐庆梅)
临沧市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裴蕾